一、日本小麥進口制度
據了解,日本在進口小麥時須先經過農林水產省,然后再轉售給面粉廠,且出售給面粉廠的價格高于實際進口價格。這種做法客觀上增加了小麥進口的流通環節,抑制了小麥進口。中方希望了解,日本進口小麥的具體流程,以及農林水產省在小麥進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日本農產品碳標簽制度
2010年7月,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可能于2011年7月開始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要求擺放在商店的農產品帶有環保標簽,向消費者顯示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由于各國在碳排放問題上的立場和分析方法存在不一致,日方的上述做法,可能導致日本消費者優先選擇本國的低碳產品,對進口食品造成不公平待遇。中方希望了解,日方是否已經正式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實施的產品范圍,法律依據及標識方法。
三、密菌胺在冬蔥中的殘留限量
2009年,日本政府在肯定列表中未規定密菌胺在冬蔥中的殘留限量為理由,對中國產冬蔥適用一律標準,即0.01ppm,實施密菌胺項目命令檢查。但是,日本在肯定列表中明確規定了密菌胺在蔥中的殘留限量標準為2ppm。中方希望了解,日本規定密菌胺在蔥和冬蔥中的含量差別巨大的原因,并對同一農藥在同類農產品中適用不同殘留限量的做法提供風險評估依據。